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十大明末小说
十大明末小说:《草清》、《晚明》、《窃明》、《明末边军-小兵》、《大明武夫》、《伐清》、《金鳞开》、《回到明朝当王爷》、《借天改明》、《汉儿不为奴》。
1、《草清》
这部小说已经到南明时段的晚期,清朝已经进入康熙五十年。本书讨论构建现代国家的政治演化和信仰体系建设,工业大革命,殖民大时代等恢弘描写。在人物塑造、战争描述、权谋等并没有过深的著力,也不是发泄当下时兴的民族主义狂热。
2、《晚明》
启七年(1627)月,新即位的后金汗皇太极派遣大军侵入朝鲜,击溃东江镇,逼迫朝鲜签订兄弟之盟,二月澄县民乱,陕西大地危机四伏,四月后金军回到沉阳,对辽西虎视眈眈,宁锦大战一触即发。
3、《窃明》
不读《窃明》之前,相信袁崇焕帅才无双,关宁铁骑战力无敌,8千骑兵可以打败10万清军;不读《窃明》之前,相信东林党人清白坚贞,极具财轩;不读《窃明》之前,相信明朝皇帝弱智无能,无非木匠、烟鬼;不读《窃明》之前,相信康干盛世统治下百姓幸福和谐。
4、《明末边军—小兵》
本书着重描写明末军制混乱,说句实话虽然明末兵为将有,但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军阀。所以明末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特色的末世。本书很流畅的描写了一个边军崛起篡国之路。整体质量上佳,小说前期依照明末历史进程,参与到历史进程中去。
5、《大明武夫》
地方豪强崛起版《明末边军》,彻彻底底造反流。其他明末小说不管文官流还是武官流,多多少少都借助体制上升。而本书主角就是一个个小小的侩子手之子,武职不入流,几乎不借助体制力量,就是一路平推过去,就是一力破十慧的路子。
6、《伐清》
崇祯已死,各股反清势力汇聚于南明旗下,又互相攻杀,只能眼睁睁看着满清个个击破。谁能力挽狂澜,凝聚人心,统-战线共抗鞑虏?没错就是本书主角,一个疑似闯王之子,疑似朱三太子,疑似鲁王之子,疑似蜀王之子,甚至疑似皇太极之子。
7、《金鳞开》
说实话以天子/皇太子切入的小说很少有写的好的。因为皇帝是体制的最大利益代言人,当体制彻底崩坏时,他虽然可以看透天下,却无法自拔。于是王朝末世,做个力挽狂澜的皇帝要比做个打天下的马上皇要难太多。
8、《回到明朝当王爷》
阴差阳错间,九世善人郑少鹏回到了大明正德年间。那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既有京师八虎的邪恶,又有江南四大子的风流,还有大儒王阳明的心学,再加上荒诞不经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9、《借天改明》
直接穿越到崇祯皇帝面前,借助逆天的穿越,-起改我大明国运,让中华民族不再有遗憾。写的很好,喜欢这种风格的文,主角性格很好,阳光不极端,而且不种马,难能可贵啊。
10、《汉儿不为奴》
看着挺残忍。要反抗,就死人。乱世人不如狗。
二、明朝末年有过严重的灾害?
1、小冰河期
明朝末年遭遇了严重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影响,尤其是1580-1644年期间,气温降至千年最低,万年次低,百万年中最寒冷的六个时期之一。崇祯帝即位的1628年正处于这一时期的中段,而气温的回暖要等到明朝灭亡后的1650年左右。这一气候变化导致粮食产量大规模下降,对人口庞大的帝国造成了致命打击。北方极端寒冷的天气使得降雨区域南移,导致明朝全国各地连续多年遭受灾害。这些长时间、高密度的灾害严重削弱了明朝的国力,到了1619年,长达20余年的寒冷期肆虐。据南北方志记载,灾变始于嘉靖前期,1585年以后更加明显,1600年左右开始急剧加剧。
2、鼠疫
明末鼠疫,又称明末华北鼠疫、京师大瘟疫、明末大鼠疫、疙瘩瘟,是指在明朝崇祯帝在位期间,中国北方出现的大规模鼠疫。明代中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少雨的年代,旱灾变得频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大鼠疫首先在山西爆发,1633年,随后在1641年传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大量死亡。据估计,1643年8月至12月间,北京死亡人数保守估计达到全城人口的五分之一。李自成攻入北京时,面对的是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上海交通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树基根据明朝末年地方志和明代人的记录,提出明末华北地区的瘟疫实际为鼠疫。他与李玉尚合著的《鼠疫:战争与和平》进一步阐述了“老鼠亡明”的观点。寒冷气候引发的灾害,如水灾、旱灾、蝗灾、鼠疫,成为全国范围的大瘟疫,形成“水旱灾——饥荒——瘟疫”的恶性循环,成为明王朝崩溃的根本原因。
3、明末农民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又称明末农民战争、明末民变、晚明民变、李自成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是明末天启和崇祯年间乃至清初的一场农民战争。明朝末期,天灾人祸不断,阶级矛盾尖锐。明廷为节省开支,精简机构,对驿站进行改革,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只得起义。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这里土地贫瘠,赋税和徭役严重,连年灾荒,故率先引起起义。从1627年陕西王二起义开始,经过洛阳之战、襄阳之战、成都之战和山海关之战,至1658年败,起义军与明军战斗17年,与清军战斗14年。农民军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最终推翻明朝。后期,农民军采取联明抗清的决策。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战略失误,加上清军入关后的疯狂镇压,农民起义最终失败。明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明朝腐朽势力和清军的嚣张气焰。200万农民革命大军在黄河南北、长江上下十几个省的辽阔地区与明清地主阶级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是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发和总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末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