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谭建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谭建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谭建荣主要经历
谭建荣院士出生于1954年10月,他的故乡是浙江省湖州市。早年,他在1969年进入了湖州机床厂,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担任一名普通的工人。
随着知识的积累,谭建荣于1982年通过电大完成了学业,获得了技术员的职位。他在湖州机床厂继续工作,1985年,他进一步追求深造,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专业为工学。
1987年,谭建荣做出了一个跨专业的决定,他成功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了他的博士生涯。他的学术之路稳步提升,1992年,他晋升为副教授。同年,他荣获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这是对他科研成就的重要肯定。
1995年,谭建荣成为了博士生导师,他的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07年,他在中国工程院的选举中脱颖而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对他科研成就和杰出贡献的高度认可。
学术与实践的结合使他不断成长,2009年,谭建荣受聘为武汉科技大学的特聘教授。同年,他还接受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的邀请,成为了该校的兼职教授。2010年11月,他担任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职责与成就并重。
直到2012年,武汉科技大学对他的特聘教授合同续签,谭建荣继续在学术界发挥着重要作用。他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学术成就与教育责任,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
扩展资料
谭建荣,著名机械设计与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大学工程与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研究,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二、第一学历低于本科的院士34-20:谭建荣初中毕业后在机床厂工作了1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从机床厂工人到科技领军人物的传奇之路
谭建荣,这位1954年出生于浙江湖州的机械工程专家,以其非凡的成就,打破了学历界限,成为了一名备受尊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学术生涯起点并不高,1970年初中毕业后,面对全国大批知青插队的大潮,他选择了另一条不同的道路——进入湖州机床厂,开始了长达15年的工人生涯。
在工厂的实践中,谭建荣并未止步于现状,1979年,当中央电大招生时,他抓住机会,成为首批电大学生,以三年时间同时修完机械工程与电子工程双专业。毕业后,他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企业经验,迅速晋升为湖州机床厂技术员,随后通过不懈努力,考入华中工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并在浙江大学攻读应用数学和机械系博士学位。
谭建荣的成功在于他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将工厂的经验与理学博士的理论结合,他的研究始终围绕机械设计与数字化制造领域,致力于缩短中国制造业的产品开发周期。1996年,他凭借对“大批量定制”技术的深入研究,带领团队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发出了一系列革新性的设计制造系统,这一成果不仅缩短了国内企业的生产周期,还荣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力推动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数字化进程,奠定了他作为院士的地位。
谭建荣的人生经历堪称励志,从一名初中毕业生,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用勤奋和智慧书写了逆袭的篇章。他不仅在学术上硕果累累,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多个重要奖项,还通过技术转化,固化在1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中,出版专著和编著达9本,发表的论文被广泛引用。他的成就是对社会和行业的有力贡献,证明了教育层次并非成功的唯一衡量标准,而是个人坚韧不拔和持续学习的结果。
谭建荣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和毅力,每个人都有可能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不论起点如何。他的传奇人生,无疑是中国工程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更多人提供了希望和启示。
三、谭建荣的介绍
谭建荣,男,1954年10月生,浙江湖州人,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主任、浙江大学工程与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交通大学现代轨道交通研究院特聘教授1,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武汉大学双聘院士。3江苏科技大学双聘院士4。兰州理工大学双聘院士5。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研究。
四、谭建荣的人物生平
谭建荣,浙江大学教授,博导。1954年10月出生,浙江湖州人,工学硕士、理学博士,浙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记者手记:
找谭建荣采访很难。网上搜索不到有关“谭建荣”的任何专访。除了简短的学术报告和个人简历以外,再找不到更详细的信息。
打他的电话,或果然拒绝采访,或以种种理由相推。谭建荣固执的遵守自己的原则:远离媒体,远离炒作。
最终在浙大校方以“学校荣誉”为由,才换取了他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
谭建荣这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发生在1985年。那一年他31岁,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
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研究生入学通知,因为:谭建荣从没踏进过高中的校门,也没读过大学本科!
“我初中毕业时正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没书读了。所以16岁那年,我就进了湖州机床厂当工人。”谭建荣的嗜好就是看书!“语文、数学、物理我都有兴趣。”他找那些已经去插队的高中生借高中课本看;他背英语,读巴尔扎克和雨果的书,还写诗歌。当中央广播电大开始招生时,他还一口气学了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两个专业。
1982年,谭建荣电大毕业,此时他已升格为厂里的技术员,在与他一起进厂的同龄人看来,人生就将这样顺流而下,也很不错了。然而就在此时,他决心重回大学。直接跳过大学本科,报考研究生。
3年后,他终于如愿以偿。研究生毕业,谭建荣想进浙大。他给浙大老师童忠钫写了一封信,说“能够进浙大学习和工作,那是我自幼以来的愿望”。他的诚恳打动了这位老机械系主任,童忠钫接纳了他。
两年后,谭建荣跨专业考上了浙大数学系博士;
1992年,他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94年,他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这一基金的群体,几乎可以被称为“院士预备队”;
1995年,他“晋升”博导。他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一篇科研论文,除了要有创新和学术上的贡献以外,还要“优美”,让人读来有节奏感、有层次感。
对于这次获评院士,谭建荣说了:“聪明的人和笨的人有什么区别?聪明的人就是善于学习的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谭建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谭建荣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