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金圣叹先生传注释(金圣叹先生传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金圣叹先生传注释(金圣叹先生传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金圣叹先生传赞的注释
注释
本文选自《二十七松堂集》卷十四。金圣叹,本姓张,名采,后改名金人瑞,号圣叹。明末清初人,以评点《水浒传》、《西厢记》名世。后因“哭庙案”罪被冤杀。这篇传记生动地记载了他的为人及其业绩。文章突出了他“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性格,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细节来描写他的为人,因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1排:批驳。
2伟然:形容神采卓异。
3释道内外诸典:佛、道两教经书和经书以外的书。
4九彝八蛮:泛指众多少数民族。《书·旅獒》:“遂通道于九夷八蛮。”清代避忌,以“彝”代“夷”。
5齿颊:引伸为谈论。
6毫无剩义:讲得极其透彻。
7鼎革:指明清易代。
8迥出意表:谓意见卓越,超乎常人所想。
9发泄:表露,阐明。
10顾:岂,难道。
11略:行略、事略,即生平大概
二、金圣叹先生传赞原文
金圣叹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是吴县的诸生。他为人洒脱,卓尔不群,看待一切事情都俯视群伦。他喜欢饮酒,擅长评估文章和书籍,发表的见解常能点破前人未发之言。时常有人因讲学而闻名,金圣叹先生便会站出来批驳他们。他在贯华堂设置讲台,招收弟子讲经,经书名为《圣自觉三昧》,稿本由他自己携带阅读,秘不示人。每次讲经,声音洪亮,眼神伟岸。所有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以及佛道内外诸典,乃至稗官野史、九彝八蛮的记载,都被他引用,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的僧俗弟子们,对他顶礼膜拜,赞叹不已,而先生则自得其乐,对那些昔日的讲学者的叹息置之不理。
金圣叹先生生平与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是侠客一流的人物,有一天给了先生一千两银子,说:“你用这笔钱权当借贷,利息归我,本金则用来资助你的灯火开销,可以吗?”先生答应了,仅仅过了一个月,银子就挥霍殆尽。他告诉王斫山:“这些东西放在你家,只会给你增加守财奴的名声,我已经帮你把它们处理了。”王斫山对此一笑置之。
在改朝换代之后,金圣叹先生断绝了仕途进取的念头,改名为人瑞,字圣叹。除了与朋友谈笑风生外,他都在贯华堂中读书写作。有人问“圣叹”二字的含义,金圣叹先生说:“《论语》中有两句话‘喟然叹曰’,在颜渊是叹圣,在子点是圣叹。我或许就是子点之类的人物吧!”他所评点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传》,按照顺序被定为“六才子书”,并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尤其喜欢讲《易》,“乾”、“坤”两卦,讲述的内容多达十万字。他的其他评论也非常丰富,现在流传世间的,只有《西厢》、《水浒传》、《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等几部作品。
传说金圣叹先生解释杜诗时,曾有人在梦中对他说:“诸诗皆可解释,唯有《古诗十九首》不可解释。”先生因此将其作为警戒。后来,他因为醉酒而随意谈论《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受了惨祸。临刑前,他感叹道:“砍头是最痛苦的事情,没想到竟在不经意间得到了。”
金圣叹先生去世后,效仿他评点书籍的人,如长洲的毛序始、徐而庵,武进的吴见思、许庶庵最为著名,至今学者仍然推崇。曲江的廖燕说:我读过先生评点的书籍,发现他的见解新颖独特,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觉得作者千百年来,直到这时才呈现出新的面貌。多么贤明啊!尽管遭受了惨祸,但并不是他的过错,君子为此感到悲痛。而有人认为文章的妙处,就是天地的妙处,一旦发挥到极致,就不可避免地冒犯了鬼神的忌讳,那么先生的祸患,或许也是因此而起。然而,他“画龙点睛”,让天下后学都明白了作文和用笔的法度,正是先生的力量,又怎么能少了他呢!他虽然在一时遭受冤屈,但对后世的贡献却是开辟了万世之功,岂不伟大!我路过吴门,寻找先生的故居,却无人知道它的位置,因此作诗悼念他,并简要地记录了他的生平。
扩展资料
这篇传记记载了金圣叹的为人及其业绩。文章突出了他“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性格,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细节来描写他的为人,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金圣叹先生传注释(金圣叹先生传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金圣叹先生传注释(金圣叹先生传赞)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