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杜苏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杜苏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杜苏芮怎么形成的
杜苏芮怎么形成的如下:
1、海温
海温是台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海温越高,海水蒸发越多,台风就能获得越多的水汽和热量,从而增强其强度。而今年夏季,西北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偏高,达到了30℃以上,为台风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来源。
2、风切变
风切变是指不同高度的风速和风向的变化。风切变越大,台风就越难形成和发展,因为它会破坏台风的结构和对称性。而“杜苏芮”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较小的风切变,没有受到太大的干扰,保持了良好的结构和对称性。
3、西太副高
西太副高是指西太平洋上空的一个高压系统,它对台风的路径和强度有很大的影响。西太副高越强,台风就越难向西北方向移动,而是会沿着副高边缘转向。而今年夏季,西太副高异常偏强偏西,导致“杜苏芮”没有受到台湾岛地形的影响,而是直接登陆福建。
4、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因素外,“杜苏芮”还受到了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比如热带气旋、西风槽、地形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杜苏芮”的路径和强度。
拓展知识:
1、台风“杜苏芮”
台风“杜苏芮”是今年第5号台风,也是今年第一个超强台风。它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后就开始快速增强,维持超强台风强度超过70小时,创下了历史纪录。而且是少见的绕过台湾岛、直接登陆福建的“一手”台风,也是今年以来登陆我国强度最强、影响最广的台风。
2、台风“杜苏芮”的影响
1)“杜苏芮”登陆后,并不意味着它的影响就结束了。相反,它还会继续北上,其残余环流还可能深入内陆,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大范围强风雨影响。
2)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是最直接的灾害。它会造成房屋倒塌、树木折断、电力中断、交通中断、农作物受损等严重后果。尤其是在沿海地区,“杜苏芮”还会引发海浪、风暴潮、滑坡等次生灾害。
二、杜苏芮是什么意思
杜苏芮是指2023年第5号台风,名字来源于韩国,意为一种猛禽。以下是关于杜苏芮的详细解释:
- 命名来源:杜苏芮这个名字用以更替因发音近似阿拉伯语“先知”而遭到撤换的“彩蝶”。台风的命名通常由多个国家或地区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命名列表,当新的台风形成时,就会从这个列表中选择一个名字来命名。
- 命名背景:杜苏芮就是在这样的命名规则下,被选出来命名2023年第5号台风的。
- 台风特性:杜苏芮台风在形成后,会受到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如气压、风向、水汽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其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
- 影响与防范:杜苏芮台风的影响范围通常包括风力、降雨、风暴潮等方面,可能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的灾害。因此,公众需要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如加固房屋、准备应急物资等,以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三、杜苏芮是谁取的名字
杜苏芮是韩国人取的名字。
作为台风名,“杜苏芮”意为一种猛禽,是韩国人取的名字。2012年和2017年,都有过名为“杜苏芮”的台风。这次再现的“杜苏芮”,最早生成于7月21日的西北太平洋洋面。短短3天后的24日晚间,就增强为“超强台风”级。
这个名字是在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的,用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命名。这个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韩国提供了“彩蝶”这个名字,但由于其发音近似阿拉伯语的“先知”一词,所以被撤换,取而代之的是“杜苏芮”。这是“杜苏芮”这个名字的第三次使用。
台风名称的除名和替换:
根据台风委员会规定一旦某个台风的到来给当地人们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声名狼藉后,那么受灾地所属的成员国就可以向台风委员会申请将该名字从命名表中永久地删去,也就是说它就会永久占有这个名字,后面再也不会出现相同的,而空缺的名称则由原提供国或地区再重新推荐。
比如2004年的0413号超强台风“云娜”,在浙江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到高额,就被永久性除名,退出了国际台风命名序列。2005年的19号台风“龙王”,在福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近百人死亡。也被除名退出国际台风命名表被“海葵”替代。
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8号台风“温比亚”,台风“温比亚”于8月17日4时05分前后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部沿海登陆。给安徽、上海、浙江、江苏、河南、湖北多地带来强风雨。2019年2月27日,台风温比亚因为对我国造成巨大损失而被除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杜苏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杜苏芮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