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郑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郑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郑晓的简介
郑晓(1499-1566),字窒甫,号淡泉,浙江海盐县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职方主事。喜披阅旧文牍,尽知天下扼塞和兵马虚实强弱。兵部尚书金献民嘱其撰《九边图志》,时人争相传抄。后以争“大礼”,被廷杖。大同兵变,郑晓极言叛军不可赦,为张孚敬所赏识,欲改置翰林及言官,郑晓皆不赴,不久即以父丧归家。至许赞为吏部尚书,调他为吏部考功郎中,逆大学士严嵩,被贬为和州(今安徽和县)同知,迁太仆丞,历南京太常卿。后改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时大江南北皆为倭寇所扰,漕船几为阻塞。郑晓请发库银数十万,造战船,筑城堡,练兵将,积米粮,前后督兵斩倭九百余级。进吏部左侍郎,迁南京吏部尚书。世宗以郑晓知兵,改右都御史协理戎政,寻拜刑部尚书。因为上疏反对各衙门私自受理词讼,要求事权归一,为严嵩所陷,嘉靖三十九年四月十九日被罢落职。郑晓通经术。嘉靖四十五年九月十四日卒,年六十八。隆庆初,赠太子少保,谥端简。还乡后,居百可园,园名取意于汪敬民“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建有藏书楼“淡泉书屋”、“独寤园”,以抄书、藏图籍以自娱。今已知其收藏有《新编古今事文类聚》130册,《西域行程记》、《北虏事迹》、《西番事迹》等。藏书印有“淡泉书屋”、“浙西郑晓图书印”、“大司寇章”、“谈泉”等。
其中《吾学编》被清代列为禁书,其著述和藏书许多原本流落至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子郑履淮,字叔平,继承其父遗书,亦有藏书楼为“凝云楼”。藏印有“凝云深处清暇奇观”、“海濒逸民平泉郑履淮凝云楼书画之印”等。
二、郑晓成长历程
郑晓的生涯始于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在乡试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随后在嘉靖二年(1523年),他以进士身份进入仕途,担任兵部职方主事。他的著作《九边图志》一书广受赞誉,引起了当时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张孚敬执政,打算任命他为翰林时,郑晓因为父亲去世,选择回归故乡,拒绝了这一职位。
许赞担任吏部尚书期间,调郑晓至吏部任职考功郎中。然而,郑晓的正直引发了冲突,他因为清除与严嵩关系密切的乔佑等人,并反对严世藩担任尚宝丞,触怒了严嵩。结果,他被贬为和州同知,随后又被调任太仆丞,历任南京太常卿、刑部右侍郎,最终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负责督管漕运。在倭寇侵扰江淮期间,郑晓果断悬赏捉拿奸细顾表,并招募盐民组建军队,成功在泰州、瓜州等地设立防御,最终在狼山地区围歼倭寇,斩获900余敌寇。
郑晓的功绩得到了认可,他被召为吏部左侍郎,继而升任南京吏部尚书。凭借深厚的军事才能,他被任命为右都御史,协助处理军机要事。在兵部尚书杨博出征期间,他接任了兵部尚书之职。随后,他担任刑部尚书,与严嵩的权谋斗争中,尽管面临困境,他仍坚持原则。然而,严嵩的恶意排挤和不公正的手段导致郑晓与巡按御史郑存仁产生矛盾,最终被皇帝不满,落职归乡。
郑晓精通经学、术数及国史,深受时人尊敬,但由于权贵的打压,无法充分发挥才能。他在百可园度过晚年,园名取自汪敬民的名言“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过着朴素的布衣生活,与乡亲们保持紧密交往。他最终葬于海盐欤城构塍。隆庆初年,他的贡献得到了追认,被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号为端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郑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郑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