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热点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联储加息最新消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美联储加息最新消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2年美联储加息,对加密货币市场的崩盘打击有多大?
其实也没多大,搞不好还会促进加密市场的暴涨:
1.加密货币市场跟股票市场其实是一个性质,加密货币和股票本身其实一文不值,但是被赋予了金融属性后,它们的价值就开始攀升。加密市场作为继股票市场后,资本家开发出来的一个全新“屠宰场”,在以后尤其是元宇宙方面被继续炒作是非常有可能的。
2.美联储加息,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美股。美国股市诞生于1850左右,经过170+年的发展,加上道琼斯指数的连年攀升,使得美股总市值已经达到了80亿美元左右,其中不乏借贷炒股的,加息以后这部分钱会从股市抽出,造成美股总体大跌,许多避险资金也会暂时抽离,这就会产生雪崩效应,美股会进入冷却期,这一点无论哪个资本家都知道,所以前段时间大跌后又推高股市,给散户制造出股市不会崩盘的假象,好让散户更好地接盘。
3.资本家“骗钱吸血”的性格永远不会改变。美股冷却,资本家手里头的资金如果想形成资金流继续钱生钱,那么他们必须开辟一个新的“屠宰场”接替原先的股票市场,当下来看加密货币市场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而且它的总市值才2万亿美元左右,相对于80万亿美元的美股市场,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对于资本家来说,可以用更少的钱撬动市场,让资金活动起来实现钱生钱的目的。美国政府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搞了个搂草打兔子,批准加密货币市场,同时推动其美股化,对其进行征税。
4.加密货币市场比美国股市能更好地完成“吸血”的目的。毕竟,由于国家区域限制,美股多数是美国人在玩,而加密货币却是可以全球的人一起玩。加密货币和股票一样,说白了都是融资行为,先进的卖给后进的,而后进的人永远是接盘侠。先进巨头要让人进币圈接盘,盘活这个新游戏,那么必须推高这个市场。在之后的二三十年里,加密货币市场肯定是趋向于繁荣,但能持续多久却是个未知数,当某一天它的泡沫如股市一样大,也就是其衰败的开始。不过对于当前我们这代人来说,人生又有几个二三十年,抓住时代风口才能快速收敛财富。
据说12月美联储还要加息,你有什么看法?
12月份加息很正常。美联储当前奉行循序渐进的加息政策,目标中性利率,目前还有3――5次加息空间,2018年已经加息3次,12月加息也是大概率事件。
最近公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表示,绝大多数支持利率到达中性利率水平,潜台词就是12月份还会继续加息,此前鲍威尔曾表示,并不会因为外界声音改变美联储的加息步伐,川普几次表示美联储加息过快对经济不利,但美联储依旧我行我素。
美联储持续加息给全球经济带来压力,很多国家仍旧处于宽松货币环境,仍旧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提振经济,对它们造成一定汇率影响。加之美元回流,对其他新兴国家货币造成冲剂,经济也面临下行风险。
我是Roseview财经,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挺好的,美联储持续加息,某种意义上会倒逼着我们调结构,短期看会难受不舒服,比如三两年没经济都不会有起色,但是长期看,哪怕是五年这个时限,对国内转型都是利好。
特别对国内地产都会起到降房价的作用,是好事
美联储加息其实是在配合特朗普的贸易战,特朗普加征关税是不让你的东西卖出去而赚不到美元,美联储加息是让你赚到的美元又回流到美国。美元是国际通用货币,没有美元,世界贸易就没法进行。所以,美国是在抑制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中我们中国。特朗普大骂美联储是骂给别人听的,是在麻痹别人,其实他是和美联储在唱双簧。
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依然很高,因目前利率仍然未到达中性区间,但12月加不加息对市场的方向影响不大,因为已经接近中性利率区间,后续减缓加息节奏已经是大势所趋。现在市场已经开始根据正常节奏判断货币政策预期。
另一方面,欧元区确实要从宽松政策转向加息周期,预期对市场的影响是主要推动因素,欧元有走强要求。短期意大利预算问题和英国脱欧问题的影响过后,欧元将开始加息推动的上升趋势。
这里先看看2018年9月27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bp,后发生了什么。10年美国国债收益率历史性突破3%关口,国债收益率曲线收窄存在倒挂风险,美股小幅上升后出现一定幅度下跌。这些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基于整体经济形势良好,加息是防止经济过热,控制经济周期整体幅度。
美联储相对独立于美国政府,一些经济政策指定,也是立足美国更好稳定的发展需要,结合各方面数据统计情况,科学的客观的做出决定。加息不管如何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不考虑加息对其他脆弱经济体产生的不利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好了,全球经济整体也会相对稳定向好。至于特朗普针对美联储的批评,大体上是政治立场以及可能是个人立场的观点。他并无权干涉美联储关于货币政策的决定。
当然没有任何组织能够准确判断经济走势,货币政策服务整体经济,如果美国出现经济下滑迹象,也会相应调整放宽。
美联储加息,为什么人民银行跟进“加息”?
这个问题很赞。
首先,人民银行是“加息”,带引号的;而美联储才是加息,真正符合平时理解的加息方式。之所以人民银行的“加息”要带引号,那是因为她加的是公开市场操作的利息。比如逆回购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即我们俗称的麻辣粉)等。去年1月、3月、12月以及以及今年3月刚刚提高的逆回购操作利率5个基点(1个基点=万分之一)
,针对美联储的加息,人民银行都有上调公开市场利率的做法。
之所以要跟随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各个时间段的逻辑可能不尽相同。比如去年年初,当时中国外汇储备大量流出的问题仍待解决(当时人民币对美元一度接近1:7,情况非常紧迫),所以当时上调利率是为了减少人民币贬值压力;而今天“象征性”上调仅仅5个基点的逆回购操作利率,更多是展示一种姿态——人民银行不会大水漫灌,货币调控会兼顾世界潮流,而这个世界潮流就是退出金融危机以来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比如今天人民银行就说了““约束非理性融资行为”,这样的信号非常重要。
既然是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那对个人又有什么影响呢?其实影响还是比较明确的。央行之所以不愿意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那是要兼顾发展、抗风险,调整基准利率影响太大。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利率的调整,可以让调控更为灵活且对经济的冲击最小。但公开市场操作,还是会对我们个人和企业的借贷行为产生影响——我们把央行比作“钞票工厂”,银行就像是批发商,批发商的价格就是央行规定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银行批发到钞票后,要将钞票零售给企业和个人。显然,如果央行的利率都提高了,银行必然也需要提高利率,才能有钱可赚。
关注孔方财经,第一时间获得热点财经事件解读,让你的认知高人一等(欢迎点赞或转发支持)。
谢邀。
美国加了25个基点,而中国只加了5个基点,而且不是直接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回购中标利率。这算是跟进吗?
好吧,最大的经济体又加息了,16年到现在美国加息6次。中国加了几次?多数时间中国央行并没有采取动作,也有时候采取的是小幅提高回购利率,相比直接提高基准利率,这主要是引导市场预期。利率市场化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美利差有逐渐缩小的趋势。而且另一方面,美国人没有储蓄习惯,所以美联储只能使用价格工具;而中国不同,中国人有储蓄的习惯,所以中国央行可以较多的使用数量工具。
当然,随着今年后面几次美联储加息,中美息差进一步缩小,那时,可能就真的需要跟进了。
美联储加息,是真正的加息。而人民银行是带有引号加息,是通过非常规加息方式来实现同等的效果。
最近美国的加息,央行也是做了及时的跟进,但不是以正常的提高存款基准利率,说明央行做了准备,以及可利用和选择的工具逐步增多。
为什么人民币跟进呢?美联储加息,因为美元升值,人民币不加息,就等于贬值了,因为美元世界通用,肯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产生不良影响,人民银行势必加息。同时也避免货币流出过多过快,影响国内发展。
美国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不断施行量化宽松政策,通过大量的货币超发投入市场逐步刺激经济回升。2016年以来,耶伦执掌的美联储分五次进行加息。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开展逆回购和MLF操作的组合拳,调整市场货币供应总量,维持资金面的平衡,意图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保障我国经济稳健平稳发展。
近日,美联储举行2018年第二次议息会议,近日也将存在较大的加息预期。而我国人民银行又该如何操作呢?个人认为应该会适当的进行加息操作。
从历史来看,在前几次美联储加息后,央行大都以调升逆回购和MLF操作利率进行跟进结构性加息,均未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随着美元加息的预期,央行对国内资本流失的压力非常谨慎。尽管有外汇政策管制,但一些土豪、高净值人士可能会选择全球的资源配置将大量的资金进行转移。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的转型,房地产投资已成为政府严控的重点,房地产贷款总量及利率将会出现上浮。为避免资金的大幅外流及经济的全面转型,央行仍然存在小幅调整加息的可能性。
到此结束,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联储加息最新消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联储加息最新消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