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区三线与三区四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三区三线与三区四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三区三线与三区四线的区别
这两者区别于分区不同、作用不同。
1、分区不同:三区三线分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以及对应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而三区四线分为城镇建设区、工矿建设区、村庄建设区三个建设区和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村庄建设边界四条控制线。
2、作用不同:三区三线的作用主要是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而三区四线主要是作为空间发展底线和刚性约束。
二、考点4: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与城市“四线”划定和管控要求
“三区三线”与城市“四线”划定和管控要求
“三区三线”是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分的功能空间,具体分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农业空间则是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城镇空间则是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工矿建设空间以及部分乡级政府驻地的开发建设空间。
“三线”包括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城镇开发边界是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要求,首先按照生态功能划定,优先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的划定要求是按照保质保量的要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要求遵循集约适度、绿色发展的原则,划定以城镇开发建设现状为基础,综合考虑资源承载能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乡统筹、城镇发展阶段和发展潜力的区域边界。
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要求,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城市紫线则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城市紫线、城市绿线、城市黄线和城市蓝线的划定和管理要求,包括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违反保护规划的活动。城市绿线内用地不得改作他用。城市黄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在城市蓝线内禁止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
三、国土空间规划的三区三线与城市规划的三区四线有何异同?
- 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 城市规划的三区四线分别是:“三区”是指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四线”是指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绿线是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蓝线是城市规划中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紫线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黄线是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必须控制的(建筑退让高压电线以及城市给水、排水、电信、燃气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控制界线。
四、高质量国土空间布局:三区三线划定
“三区三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体系的核心,指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这一概念起源于2014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在《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出,明确要求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即三区三线),并统一管控分区,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整合形成协调一致的空间管控分区。2018年,自然资源部成立,统筹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推进“三区三线”工作。2019年,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提出全面推进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强化三区三线管控,进一步确立了三区三线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基础性地位。
三区三线划定遵循多规融合原则,旨在协调各类空间性规划的职权分割与重叠,解决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中的冲突,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底线原则要求包括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度阈值,为城镇进行开发建设设定了不能触碰的底线。国家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基本农田划定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是落实耕地保护政策的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生态环境保护。面对新常态下城镇发展挑战,城乡规划需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缺乏控制性边界规划城镇发展。因此,需从底线角度出发,优先确定城乡建设不可逾越的发展底线,保证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三区三线划定还遵循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规划中对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底线、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限度等内容进行严格控制,突出刚性原则。在刚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城镇空间的合理建设开发与布局,实现城镇发展的动态平衡。
三区三线的意义在于高质量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成果全面启用,成为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依据,对加快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格局具有重大意义。这有助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区三线与三区四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区三线与三区四线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