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铁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铁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铁力县历史沿革
铁力,因其地名的由来而被称为“铁山包”。位于黑龙江省境内的南王杨乡和卫国乡交界处,有一座名为“铁山”的山丘,附近连绵的大小山丘统称为“铁山包”。其历史沿革可追溯至辽代,当时属于“铁骊部”。1956年,为简化地名,将“铁骊”改为“铁力”。历史上,唐时期铁力地区属黑水靺鞨,辽代隶属于东京道女真铁骊部,金代属上京会宁府,元代属于辽阳行省,明代属于奴儿干都司,清代则先后受呼兰城守尉和呼兰副都统管辖。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铁山包开始驻防,随后在1906年,北团林子协领迁至此地,并设立协领公署,安置流民。1908年,铁骊县的设立申请被批准,但直到民国时期才正式实施。1915年,铁骊设治局成立,后划归绥兰道管辖。1929年至1945年,铁骊设治局多次归属变动,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设为铁骊特别区。战后,铁骊县经历了多次调整,最终在1956年定为铁力县,并归属绥化专区。1962年,铁力县划归伊春地区,1970年归属伊春地区管辖,1979年归伊春市领导,1988年升格为铁力市。
2000年,铁力市下辖5个镇和4个乡,人口总数为354,601人,涵盖了多个乡镇和林业局虚拟镇。铁力县的历史变迁反映了其多元的文化背景和行政区划演变,从古代的铁利府和铁骊部,到近代的行政调整,都为今天的铁力市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铁力县,民国置。隶属黑龙江省。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二、铁力基本介绍
铁力市,坐落在中国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南麓,经纬度为东经127°38′20〃至129°24′10〃,北纬46° 28′40〃至47°27′30〃,占地66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0万,包括5个镇、3个乡和76个行政村。其中,年丰乡是朝鲜民族乡,双丰镇则是国家小城镇建设的试点区域。市内有4家国有森工企业和1家农垦企业,市政府驻铁力镇。
人口构成方面,汉族人口最多,其次是朝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为18,400人,占比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约61人。铁力市的名称源于古老的铁山包,曾为鄂伦春和蒙古族游牧地,历史上的铁骊县在1988年改名为铁力市。
铁力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东南部为小兴安岭,西南部是低山丘陵,森林资源丰富;西部为呼兰河冲击平原,土地肥沃。主要河流有呼兰河、依吉密河和安邦河。作为黑龙江省主要的林区,这里生产大量杨、榆、椴、桦等木材,且是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和人参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中药材如刺五加、黄芪、五味子的重要产区。
在工业方面,木材加工、火柴和林产工业是铁力市的主导产业,如双丰森业局的现代家具和朗乡林业局的木质地板颇受欢迎。此外,还有铁、铜、铅、锌等矿产资源,推动了电子、水泥和建材等产业的发展。绥佳铁路和哈伊公路干线穿境而过。
铁力市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历史遗迹,打造了森林观光、度假、漂流、狩猎、滑雪和历史遗址等旅游项目。如桃山天然狩猎场、桃山国家森林公园、铁力日月峡森林公园和即将开发的鸟语林等,已经形成铁力、桃山和朗乡三条旅游热线。在“九五”期间,铁力市吸引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接待量超过20万人次。
扩展资料
指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美丽富饶的铁力市隶属于黑龙江省伊春市的县级市,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南麓,东经 127°38′20〃— 129°24′10〃,北纬 46° 28′40〃—47°27′30〃,东西横跨 140公里,南北纵越115公里。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行政区划面积6620平方公里。总人口40.2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铁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铁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