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臭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臭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香椿是臭椿驯化而来的吗?臭椿能吃吗?
香椿和臭椿,虽然这两种植物都带了一个“椿”字,但是亲缘关系并不算近。香椿不是臭椿驯化而来的哦,它们是两种不同科属的植物。
一、臭椿不是香椿驯化来的
首先说下植物的驯化,就是将野生植物的自然繁殖过程,变为人工控制下的一个过程。驯化是需要一个人工措施,有的可能会改变它的遗传特性,让植物适应新的环境。
虽然有时候会改变它的遗传特性,但是也不会变得太离谱。比如玉米吧,它的祖先是墨西哥野生的大刍草,两者都是禾本科植物。谷子的祖先是狗尾巴草,也都是禾本科植物;而大白菜的祖先,是野生的芸薹,都是十字花科的植物。
二、香椿和臭椿的区别
香椿呢,是椿为楝科香椿属植物,而臭椿呢,是苦木科臭椿树植物,是分属于植物中的两种不同的科类,虽然形态有点儿相似,实则差别很大。
香椿跟臭椿叶子远看有点儿像,仔细近看区别大。臭椿跟香椿叶子最大的区别,就是臭椿小叶的背面,有“腺体”,贴近叶基部两侧,可以看到圆点的小凸起,那就是腺体了。臭椿的臭味就源自它。
而且,香椿树的树干,很明显的纵裂,老树更为明显,而臭椿树干,表皮很光滑。
三、臭椿叶不能吃
香椿和臭椿是我国本土树种,古代称香椿为“椿”,臭椿为“樗”,都是栽培历史较为悠久的树木。香椿的嫩叶,作为树上的蔬菜,多年来深受人们喜爱,但是臭椿可就不同喽,主要是气味,很多人就受不了。
不过说实话,香椿的“香味儿”,也有很多人忍受不了,所谓香者为“椿”,臭者为“樗”,只是相对而言,而且感性因素较多。
臭椿叶子,一般是不能吃的,有“小毒”。不过香椿叶的提取物,多一些农业害虫,如桃蚜,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欢迎关注“漫行草木间”,喜欢记得转发。草木心,乡间味,细细品,漫漫行。
二、香椿与臭椿的区别
香椿(学名:Toona sinensis)和臭椿(学名:Ailanthus altissima)虽然名字相似,但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科属,外观、气味、用途等方面也有显著区别。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区别:
1. 科属分类
香椿:属于楝科(Meliaceae)香椿属(Toona),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植物。
臭椿:属于苦木科(Simaroubaceae)臭椿属(Ailanthus),是一种常见的园林绿化植物,但也常被视为入侵物种。
2. 外观特征
香椿:
树皮灰褐色,树干较光滑。
叶片为羽状复叶,小叶对生,边缘有锯齿,叶色鲜绿。
嫩芽和嫩叶呈红色或紫红色,香气浓郁。
臭椿:
树皮灰白色,树干较粗糙。
叶片为羽状复叶,小叶对生或近对生,边缘光滑或略有波状齿,叶色深绿。
叶片揉碎后有刺鼻的臭味,因此得名“臭椿”。
3. 气味
香椿:嫩芽和叶片有独特的香气,常被用作食材,味道鲜美。
臭椿:叶片和树皮有刺鼻的臭味,不适合食用。
4. 用途
香椿:
嫩芽和嫩叶是常见的野菜,可用于炒菜、凉拌、做汤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木材也可用于制作家具或工艺品。
臭椿:
主要用于园林绿化,因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
木材质量较差,通常不用于制作家具。
由于其入侵性,在某些地区被视为有害植物。
5. 生长习性
香椿: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耐寒性较弱,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
臭椿:适应性强,耐干旱、耐贫瘠,能在恶劣环境中生长,分布广泛,尤其在北方地区常见。
6. 繁殖方式
香椿:主要通过种子繁殖,也可通过扦插或分株繁殖。
臭椿:繁殖能力极强,既可通过种子繁殖,也可通过根蘖繁殖,容易扩散。
7. 生态影响
香椿:是一种有益的植物,既可食用,又可美化环境,生态影响较小。
臭椿:由于其强大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在某些地区可能对本土植物造成威胁,被视为入侵物种。
香椿和臭椿虽然名字相似,但它们的科属、外观、气味、用途和生态影响都有显著区别。香椿是一种受欢迎的食用植物,而臭椿则是一种适应性极强的绿化植物,但因其臭味和入侵性,通常不被用作食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臭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臭椿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