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郭塘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郭塘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郭塘火车站简介
郭塘火车站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神山镇郭塘村,这是一个坐落在京广铁路线上的四等车站。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8年,那时它开始服务于繁忙的铁路交通网络。
从地理位置上看,郭塘火车站距离首都北京的西火车站有2268公里,而距离广州市的核心区域广州火车站则只有21公里。这意味着无论是前往北方还是南方,它都是连接两地区的交通枢纽之一。
在运营功能上,郭塘火车站主要服务于客运,允许乘客上下车,进行旅客乘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它并不提供行李和包裹的托运服务。对于货运方面,车站专为专用线和专用铁道设计,可以办理整车货物的到发业务,为周边企业的物流运输提供了便利。
郭塘火车站作为广州铁路集团的一部分,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当地交通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满足了周边居民和企业的出行及物流需求。
二、古月今尘2018-粤汉铁路广州篇(原创)
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粤汉铁路仿佛古月照今尘。自光绪34年粤汉铁路广韶段通车,历经民国34年全线通车至1988年衡广复线全线通车,这条曾是广东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干线,已步入历史长河,成为岁月的见证。然而,它的许多工程遗迹依旧能在京广铁路旁边见到,提醒着我们不忘这条曾经的南北大动脉。
粤汉铁路粤段分为广韶段和株韶段两部分。广韶段实际修筑到韶关乐昌之间,而株韶段在民国34年通车。这两段至今仍有不少痕迹,但这些遗迹大多零散分布,以前对粤汉铁路了解不足,因此这些遗迹显得零星,无法像骑行探索那样线性地进行。本文将以概述的方式介绍粤汉铁路的遗迹。
在50年代,粤汉铁路和平汉铁路合称京广铁路,武昌-株洲段已改造为双线,唯独广州-衡阳段保持单线。直到80年代,面对粤汉铁路的老本,才决定上马衡广复线工程。1988年,衡广复线完工,原有粤汉铁路仅40%被利用,其余大多遭拆毁废弃。
粤汉铁路的废弃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工程跨度长,质量参差不齐;二是地形复杂,技术限制导致大量区间无法直接增建第二线;三是复线建造时,既要考虑既有线路的运行,又要避免对既有线的干扰,导致新建双绕成为更实际的选择。
广州地区的粤汉铁路遗迹情况将在这篇文章中介绍。黄沙站作为粤汉铁路的起点,于清光绪33年建成,初期有5股道,后扩建至33股道的大型综合性货运站。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黄沙站的功能逐渐变化,最终停用。现在,黄沙站的原址已改造为水产市场。
南站作为广州的交通枢纽,曾是粤汉铁路的重要站点。在停用前,南站拥有33股道,是广州地区规模最大的货场。南站的装卸线、尽头、仓库线和内部道口等遗迹,如今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南站的河岸线、临港线、装卸线等,都经历了从繁忙到废弃的转变。
广州西站作为另一重要站点,与南站相距不远。在复线的建设中,西站的专用线和站场发生了变化。如今,西站仅存约100米的老线作为机调线,成为怀旧的象征。西站周边的铁路设施也逐渐被现代建筑取代。
继续向西,途经棠溪站、大朗以北的流溪河南岸、郭塘站等站点。棠溪站是复线建设后新建的站点,其老站的位置已难以明确。流溪河南岸的复线与老线双绕新建,老线的江村桥被废弃。郭塘站的铁路设施在复线建设中发生了变化。
从广州北站到清远的源潭,老线基本被沿用,但少部分废弃,其中较为明显的有国军六十三师陵园附近的一段。复线将陵园铲掉取直,老线则在陵园大门前通过。军田站和天马河桥等站点也经历了从繁忙到废弃的变迁。
本文旨在整理集结粤汉铁路的遗迹,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条曾经连接南北的动脉。在不断发展的城市中,这些遗迹是历史的见证,提醒我们珍惜过去,展望未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郭塘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郭塘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