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热点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广东中山新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广东中山新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山大学考研新闻与传播学院有什么专业?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公共传播学系、创意媒体设计系,交互设计中心等4个系(中心),本科专业(5个)有:新闻学专业、政务传播专业、公共关系学专业、影像传播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硕士点有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点和公共传媒管理(含新闻实务)、公共关系学、艺术设计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通讯员都是什么人?
通讯员,是通讯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新闻出版单位聘请的非专职新闻工作人员。
通讯员也称通信员或通信记者。是以通讯形式为新闻机构反映情况、采写报道并按稿计酬的编外新闻工作人员。
其主要任务是:经常地主动地向新闻机构反映情况,提供新闻线索;采访本地区的新闻,并写成有关报道;组织读报评报,收集读者反应。
南京下关的“小红楼”,以前是做什么的?
“小红楼”位于南京中山北路576号,江边路与中山北路交叉口的东北角,是一座红砖外墙、中西合璧样式的民国建筑,以西南至东北方法向为轴线对称。西南面迎街一楼有门厅,门厅顶部为二楼阳台,两边是二层的辅楼,楼顶有平台。中间主楼局部三层,楼顶迎街一面是四角亭。
目前这幢建筑在“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内,标志牌上的文字记载介绍是:“原首都电厂办公楼。下关电厂原名首都电厂,于1937年竣工发电,此处办公楼建于1946年。南京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四月。”
但其实这座楼房应为1935年竣工,次年开始作为“首都车站”使用,与“中山码头”均归津浦铁路管理局管辖。后来‘首都车站’名称取消,在车站原址设立了‘中山码头营业所’,实际功能与“首都车站”一致。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京不久便沦陷,该建筑便归日伪当局管辖。1945年日本投降后,这幢建筑又归民国首都电厂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该楼又成了南京下关电厂的办公场所。2009年下关电厂异地搬迁扩建,“小红楼”由鼓楼区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不对外开放,现在已被列为第五批“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南京市鼓楼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红楼”位于南京中山北路576号,江边路与中山北路交叉口的东北角,是一座红砖外墙、中西合璧样式的民国建筑,以西南至东北方法向为轴线对称。西南面迎街一楼有门厅,门厅顶部为二楼阳台,两边是二层的辅楼,楼顶有平台。中间主楼局部三层,楼顶迎街一面是四角亭。
目前这幢建筑在“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内,标志牌上的文字记载介绍是:“原首都电厂办公楼。下关电厂原名首都电厂,于1937年竣工发电,此处办公楼建于1946年。南京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四月。”
但其实这座楼房应为1935年竣工,次年开始作为“首都车站”使用,与“中山码头”均归津浦铁路管理局管辖。后来‘首都车站’名称取消,在车站原址设立了‘中山码头营业所’,实际功能与“首都车站”一致。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京不久便沦陷,该建筑便归日伪当局管辖。1945年日本投降后,这幢建筑又归民国首都电厂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该楼又成了南京下关电厂的办公场所。2009年下关电厂异地搬迁扩建,“小红楼”由鼓楼区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不对外开放,现在已被列为第五批“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南京市鼓楼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南京生活了这么多年,对南京大部分的地方还是比较熟悉的,原来的下关发电厂那里有一栋民国风格的小楼,一般本地人都将其称作是小红楼。
这栋小红楼是南京鼓楼区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不过对于这栋小红楼的身世比较怪。
有人说这里是当年津浦铁路的南京车站,有人说这里是电厂的办公室,还有人说这里是当年奉安大典的临时建设指挥部所在地。
最出名的说法就是,这里是汪精卫的办公别墅,因此也被称作“汪伪特工部76号”,不过小红楼到底以前是用来做什么的,其实相关记载介绍上还是比较清楚的。
现在的小红楼所在地,是南京江边路跟中山北路的交汇之处东北角落,这里的西边就是中山码头,而中山码头以前是津浦铁路的首都码头。
整座小红楼都是红砖外墙,高度大概有十二米的样子,建筑风格中西合璧。
目前的小红楼,几乎就跟旁边的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融合在了一起,而在一楼入口的地方有一块标牌,上面写的是“原首都电厂办公楼”。
对于小红楼的介绍,说的是下关电厂原名首都电厂,在1937年的时候落成并且发电,而这座办公楼是在1946年建设成功的。
如果按照现在小红楼标牌上的说法,那一切都没什么问题,可关键在于小红楼的具体建造时间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
介绍上说这座小红楼是在1946年建成的,但是在1935年的《申报》当中,有一张《南京下关新建成津浦铁路首都车站落成》的照片,上面的建筑就是小红楼。
根据《路政》等资料记载来看,1929年的时候建成了中山大道,之后为了方便交通,就在当地建设了津浦铁路首都码头,而这座码头在1936年改名为津浦铁路中山码头。
为了方便乘客购票与乘车,同时建设了一座首都车站,而这座车站建筑,其实就是现在的小红楼,这才算是小红楼真正比较靠谱的出身由来。
至于小红楼其他的身世传说,比方说为奉安大典建设的临时指挥部,还有传得最是玄之又玄的汪伪办公室,其实都没有明确的原始资料出处,完全是坊间传说。
大致上来说,小红楼本来就是津浦铁路的办公楼,一楼售票,二楼是候车室与候船室,但是尚未来得及使用,就被侵华日军所占据。
在抗战胜利以后,小红楼被划给了当时的首都电厂作为办公地点。
作为辅证,在1935年第十五期《方舟》上,有一张《津浦铁路新建首都车站》的照片,而这上面就是小红楼,并且明确写的是“津浦铁路首都车站”。
中山大道建成了以后,人们从挹江门进入南京城,那时候为了方便,就另外建设了津浦铁路首都码头,为防止混淆,在1936年改名“中山码头”与“首都车站”。
车站跟码头前后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直到1935年才基本落成。
那时候人们在小红楼可以在中山码头买票北上,也可以在这里购买渡轮船票之类,甚至也有行礼物品的托运服务,小红楼当时就是个交通枢纽。
小红楼营业没多久,抗战爆发南京陷落,小红楼落入日寇手中,抗战之后小红楼被交给了首都电厂使用,之后就是南京下关电厂的办公楼,直到2009年电厂搬迁,小红楼封闭。
到此结束,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东中山新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东中山新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