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热点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最低专业名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最低专业名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试述最小因子定律的内容及其生态学意义?
最小因子定律:(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该定律是由19世纪德国农业化学家Liebig首次提出的,他是研究各种因子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先驱。1840年,他首次提出了“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少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因此,后人便将这一定律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此外,该定律还有不少需要补充的内容:
1) 当限制因子增加时,开始增产效果很大,继续下去则效果渐减。
2) 如果土壤中的氮支持其最高产量的80%,磷支持90%,最后实际产量是72%,而非80%
(可与第四条联系)
3) 该定律只有在严格控稳定状态下,即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应用。
4) 应用该法则时,必须要考虑各种因子之间的关系。如果有一种营养物质的数量很多或容易吸收,他就会影响到数量短缺的那种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5) 生物也可利用生物代替元素,如果两种元素是近亲,常常可以由一种元素取代另一种元素来实现功能。(此规律也适用于其他的生态因子)
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作“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用其余处于优良状态的环境要素去代替,去弥补,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如木桶定律,一桶水的最大容量不是由最高的那块木板决定,而是由最低的那块木板决定的。
限制因子定律:因子处于最小量时,可以成为生物的限制因子,同样因子过量时,也可以成为生物的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不仅估计了环境因素,还估计了生物本身的耐受限度.)
到此结束,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最低专业名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最低专业名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