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没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没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是什么意思?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意思是每天努力一点,像卒子一样一直前进,付出的努力都不会白白付出的,终归会有回报的。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这句话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努力终会有回报,是锲而不舍,天道酬勤另一种说法。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读音:【rì gǒng yī zú wú yǒu jìn ,gōng bú táng juān zhōng rù hǎi 】
详细分析:中国象棋里的“卒”,一次只能走一步,即为“日拱一卒”,它代表的是时间长了,再小的进步也会产生价值,这是基本的意义所在。
“功不唐捐”出自《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唐"字这里意为“白白的,徒然的”,唐捐,虚耗、废弃的意思。
每天前进一点,所做的功劳不会白费
“日拱一卒无有尽”:中国象棋里的“卒”,一次只能走一步,它不像“车”、“马”等一次可以走多步。这个“日拱一卒”,时间长了,再小的进步也会产生价值,这是基本的意义所在。意思是只要勤奋努力、坚持不懈,每天像个卒子一样前进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终会有所成就。
“功不唐捐终入海”:"唐"字这里意为“白白的,徒然的”,唐捐,虚耗、废弃的意思。“功不唐捐”佛家语,意思是努力地某件事所下的功夫不会白白地浪费。世界上的所有功德与努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报的。
“功不唐捐”出自《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而里面的"福不唐捐",后人逐渐写成了"功不唐捐",也把经文里比较单纯指代的佛教功德的"福",扩展成了可指代一切奋进努的"功"。
扩展资料:
相似的句子:
1、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
2、日拱一卒,活在当下。
3、过了河的的卒,只能往前拱,没有回头的路,人生就像这卒。
4、人生如棋局,倘若命运分配给你的是兵卒,与其整天埋怨际遇不公,倒不如脚踏实地默默努力。看那棋盘上,兵卒的行动虽慢,却何曾后退过一步?日拱一卒,何惧最终不能改变整盘棋局?
5、日拱一卒,成功需百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功不唐捐
二、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浅见:天地初立,万物处于原始状态,并没有人去命名它们。
后来(很久很久以后),有了人,人认识并区别命名它们,(建立概念),万物(在我们的认知当中)有了新的身份。
所以,认识万物,抛开我们的浅见,可以窥见自然的奥妙,不然,仅从概念出发去理解,只能获得一个大概的轮廓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无,名天地之始。”这句最容易误解,搞不好就跑到天地初开、宇宙大爆炸那去了。老子是哲学,不是玄学。名是命名、描述的意思,动词。天地,可以简单当时空来理解。无,有空间的无和时间的无,无不只在宇宙初开,无就在当下。想象一个个体,从出生开始到会爬会走到幼儿园到上学,其一生就在不停的拓展着空间,也在迎接着每一个明天。人类的群体也是一样的,无总是向着人打开的,因此才有着探索的可能。
无是最重要的概念,怎么样去想象都不过分。例如时间上的无,客观上,此刻的“有”瞬间变成下一刻的无,下一刻的无瞬间变成有。只因为人具有内在的时间感,也因此人会体会到时间上的无。这有什么意义?这个意义可太大了,意识到有无的变化,意识到无是向有打开的,才有物质不灭、因果律等等先天综合判断;才有了对未来的想象、规划,才有了对当下的克制,才有对过去的记录和追忆。对当下的克制,恰恰是人克服动物本性,获得最基本的自由,因此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反而是克己以求未来。以上只是例子,从对无的理解可以颠覆很多根本概念的理解。
空间上的无相对好理解得多。例如“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砖头瓦块、窗户、门的弄了半天,我们真正需求的是什么?是中间那个无、空。别小看这句话,直到现代建筑,西方建筑师才弄明白空间、场所才是建筑之魂,发现得这样迟缓和他们一贯的实体哲学有关系。那么把注意力放在空间的无上会怎样?
有,名万物之母。有就是存在,存在是存在者的根本属性,没有存在哪来的存在者?实体的存在要有广延(空间占位)。问题是如何看待to be和being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分叉。being的观念会导致注意力在物上,把物当做对象物,分析、研究、利用、控制,更理性。to be是别样的世界观,生存是与诸存在物的互动、合一,在于体验、情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明白了上一句,这句很好理解。无欲,以无为欲,注意力在无上。妙,同眇,奥妙、规律。把注意力放在无上,会发现规律。什么意思?规律当然体现在物与物、事与事的相互作用之中,无此你怎么能发现规律?那如何发现一个单一事物的规律?进入内部,剖析,依然把注意力在内部各种事物的关系上。
常有欲以观其徼。徼(jiao),边界。把注意力放在有上会发现事物的边界。强行划界,划分事物,命名事物;同一事物,用各种度量衡再去划分。这不就是现代科学方法吗?把地球都划上经纬了。
常有是西方看待事物的主要方法,其衍生出一大堆后续的各种方法、观念、制度等等。相反,古印度过度看待常无,什么都是空,也因此事物的形成不在实体,而在因缘,也由此派生出很多高妙的智慧。
有了解释,离实践还有很远,因为实践的力量不在理性,在生命情感的体验,在信仰,在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没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没有"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