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dzikao.com

奚派奚啸伯其人(奚啸伯相关评价)【京剧大师奚啸伯】

[导读] 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奚啸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奚啸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奚派奚啸伯其人 奚啸伯相关评价 啸伯

奚派奚啸伯其人(奚啸伯相关评价)【京剧大师奚啸伯】

大家好,今天小热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奚啸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奚啸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奚派奚啸伯其人
  2. 奚啸伯相关评价
  3. 啸伯永啸:我的师父奚啸伯先生内容简介

一、奚派奚啸伯其人

京剧艺术中,奚派的独特魅力犹如瑰丽的奇葩,其创始人奚啸伯被誉为京剧四大须生之一,他的艺术成就在众多名家之中独树一帜。京剧须生行的名角众多,而奚派以其低调行事和高难度唱腔著称,尤其引人瞩目。奚啸伯的传奇之处在于,他并非科班出身,而是以票友身份崛起,最终自成一派。

回顾奚啸伯的一生,恰似他名剧《范进中举》和《白帝城》中的唱词所揭示的那样,充满了生活的曲折与艺术的深度。尽管出生贵族,他却对京剧艺术有着无比的热爱。自幼随长辈观剧,他沉浸在戏曲的世界里,广泛涉猎四书五经,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对京剧的痴迷,体现在早年的唱戏、背词和听唱片中,这为他后来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奚啸伯的艺术之路融合了谭派的精髓,借鉴言、余两家的技艺,同时汲取高、马、麒等名家的长处,并吸收梅、程、筱等名旦的表演风格。他不断吸收、融合,创新出独具特色的"委婉细腻,清新雅致"的奚派表演艺术,这使得他在京剧界独树一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扩展资料

奚啸伯的奚派艺术,早在四十年代初期,即与马连良的马派,谭富英的谭派,鼎足而立,传有“马跳檀溪”(檀指谭、溪指奚)的佳话。到了四十年代中期,杨宝森的杨派,崛起树帜,马、谭、奚、杨,成为各有特色的四个老生流派。

二、奚啸伯相关评价

奚啸伯的艺术生涯以“唱”为核心,他倾尽毕生精力,建立了一套严谨有序的“唱”法体系。他提倡“以字定腔”,强调情感与腔调的协调,即“奚啸伯情行腔”。他的唱腔技巧独特,如“错骨不离骨”和“唱胡琴、让胡琴”,展现了他对节奏的精准把控,“赶板夺字”则突显了他的唱戏技艺。在辙口运用上,他尤其对“衣齐”辙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使其几乎成为他的标志性唱腔特点。

尽管他的嗓音并不宏大,但音质清晰悦耳,韵味醇厚,如同洞箫般悠扬动听。戏曲音韵学家徐慕云先生曾赞誉他的演唱具有“洞箫之美”。奚啸伯在处理字的四声音韵时,无论是“喷”、“擦”、“弹”还是“切”,都严格遵循法度,细致入微。这使得他的念白不仅清晰易懂,字字入耳,而且节奏感强烈,情感表达丰富,令人印象深刻。

扩展资料

奚啸伯(1910--1977),字承桓,满族,1910年出生于北京。京剧老生,后四大须生之一。祖姓喜塔腊氏,满族正白旗人,祖籍北京大兴县。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渊阁大学士,后入阁拜相。父熙明,曾任度支部司长,善于绘画书法。

三、啸伯永啸:我的师父奚啸伯先生内容简介

《啸伯永啸:我的师父奚啸伯先生》一书深入探讨了这位京剧大师的一生。奚师在1977年12月10日离世,享年67岁,而他的人生转折点发生在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那时他只有56岁。往前追溯到1957年,他被错误地划为“右派”,自此以后,他的艺术生涯在北京的舞台上戛然而止,那时他才47岁。尽管他的艺术生涯只有大约20年在最辉煌的时期,但在这段时间里,奚啸伯攀上了京剧艺术的巅峰,被誉为四大须生之一,他的艺术风格——“奚派”也因此而闻名于世,被公认为京剧艺术的“大家”。

这段短暂而璀璨的艺术旅程,足以证明奚啸伯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了艺术的巅峰。他的卓越才华和对京剧的深刻理解,使他在京剧历史的篇章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不仅限于北京,而是跨越了整个京剧界,影响了后来的一代代艺术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奚啸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奚啸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