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热点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无源晶振和有源晶振的区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无源晶振和有源晶振的区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的引脚定义?
### 有源晶振
有源晶振引脚定义:
1. 引脚1:VCC,电源引脚,负责连接电源电压的引脚;
2. 引脚2:Ground,地引脚,负责连接导体和电源电压之间的导线;
3. 引脚3:OUT,负责输出信号的引脚;
4. 引脚4:IN,输入信号的引脚;
### 无源晶振
无源晶振引脚定义:
1. 引脚1:GROUND,地引脚,负责连接导体和电源电压之间的导线;
2. 引脚2:IN,负责输入信号的引脚;
3. 引脚3:OUT,负责输出信号的引脚;
4. 引脚4:NC,不连接的引脚;
有源晶体和无源晶体怎么区分?
1无源晶振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所以“无源晶振”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无源晶振参考电路无源晶振信号质量较差,通常需要精确匹配外围电路(用于信号匹配的电容、电感、电阻等),更换不同频率的晶体时周边配置电路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一般建议采用精度较高的石英晶体,尽可能不要采用精度低的陶瓷晶体。
2有源晶振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因此体积较大。有源晶振的封装有4个引脚,分别为VCC(电压)、GND(地)、OUT(时钟信号输出)、NC(空脚)。有源晶振参考电路有源晶振不需要CPU的内部振荡器,信号稳定,质量较好,而且连接方式比较简单(主要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
无源晶振好坏的判断?
无源晶振的好坏需要根据其准确度、稳定性、温度变化对频率的影响以及寿命等因素进行考量。
一般来说,好的无源晶振在准确度方面有高要求,具有很好的频率稳定性,温度变化对频率的影响小,寿命长等特点。
若无源晶振达不到这些要求,其好坏则会受到影响。
无源晶振是电子产品中非常重要的元器件,其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电路的稳定性和精度。
因此,我们应该在选购无源晶振时要选择优质产商的产品,避免购买低质量的产品。
另外,我们还需要定期对无源晶振进行检测,并注意其周围的温度变化等影响因素,维护其良好性能。
基本靠的是测试。
因为晶振是难以人为观察或感知的物品,正常情况下无法通过观察、闻、摸等方式来进行鉴别。
因此,一般需要使用测试仪器来进行判断,如独立晶体振荡器(Oscillator)进行频率测试,以及一些特定的测试装置进行结构、尺寸等方面的测试。
在测试时,需要注意测试仪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以避免由无法排除的测试误差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无源晶振为何要选好匹配电容?
无源晶振的负载电容,其实也是匹配电容
一个12M晶振的负载电容为12.5PF,那么在匹配12.5PF的电容是,晶振输出的才是12M。如果改成9PF或者20PF,那么无源晶振输出的频率会与12M差很多。
实际上调整的负载电容时,就是在调整晶振的输出频率。那么如何确定这个电容值,你就一目了然了,将电容换成可变电容,在输出端连接频率计,调整可变电容,直到输出频率为你所需要的频率时,这时的可变电容值就是你所需要的负载电容值。
电容不能太小,晶体不起振,当电容太大,会失去振荡平衡,造成电路工作不稳定。
到此结束,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无源晶振和有源晶振的区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无源晶振和有源晶振的区别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